内容详情

  1. 首页
  2. 言论
  3. 工学评论
  4. 内容

新闻报道,既要“真”更要“德”

5月22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与世长辞。袁老一生致力于让世界人民摆脱饥饿,他的去世消息本该是无比郑重、庄严地被报道出来,让大众能够第一时间知道确切消息。然而,一些无良媒体,当袁老还在重症监护室受治疗时,就将老人家已经去世的消息编辑好并发送至粉丝数量巨大的官方微博,只为夺人眼球而赚取流量。对此,笔者认为,新闻报道既要保证真实性,更要恪守道德底线。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新闻媒体飞速发展。网络新闻媒体相较于报纸、书刊杂志等传统媒体更快速,更能有效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同时也可以让人们看到更多新闻记者们的不同视角、报道形式,并可以在评论区对一件事进行评论与交流,互动性很强。但与此同时,网络媒体的弊端也愈发凸显:缺乏把关意识。很多网络媒体一味追求快速报道,只注重“抢”新闻,缺乏核实机制,许多新闻不经多方、多次求证就匆匆发布,缺乏真实性;甚至很多无良媒体为了赚取浏览量、点击量,成为“标题党”。

笔者认为,此次关于袁老去世时间的谣言恰恰反映了在互联网时代新闻行业的恶性竞争。有些新闻媒体为了热度和流量无所不用其极。一些媒体人在得知袁老病重后,纷纷开始撰写袁老去世的新闻稿件,妄图得到最大的热度。究其根本,显然是一些媒体人已经被利益、热度、流量遮蔽了双眼,迷失了方向。这种行为无疑是对袁老的不尊重,更是对袁老及其家人的伤害。袁老作为对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有重大贡献的人,他的一生都在关心着人民的饱腹问题,是真正为人民着想的伟大科学家。他的去世是值得所有人默哀、悲伤的,新闻记者也该恪守职业道德,在得到确切消息后再进行报道。怎可抛弃人性,在袁老还在接受治疗时就发布不实消息?他们失去了作为人的基本的关爱之心,又怎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呢?

真实性是新闻的根本,只有真正发生过的事情才有被报道的可能性。为了“流量”“关注度”和“经济效益”而报道的虚假新闻,会引起人们对新闻媒体的不信任,降低新闻媒体在大众心中的形象。习近平总书记说:“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流量时代,新闻媒体更应该秉持工匠精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每一条新闻消息,用符合事实的新闻点来吸引观众,而不是以虚假噱头来骗取流量,沦为流量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