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解放思想驱动科技创新发展
2018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调研黑龙江老工业基地齐齐哈尔,在中车齐车集团有限公司叮嘱大家,只有继续练好“内功”,继续改革创新,才能永立不败之地,永远掌握主动权。在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习近平对干部职工们语重心长地说,国际上,先进技术、关键技术越来越难以获得。他勉励大家,要肩负起历史重任,制订好发展路线图,调动各类人才创新创造积极性,把我们的事业越办越好。
总书记的每次讲话,深入浅出,但非常富有思想性和指导意义,体现了党和国家在人才和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方针和用心举措,使我深受教育和鼓舞,坚定了自己坚持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的理想信念。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对高校如何解放思想,如何驱动科技创新,主要心得体会如下:
建立支持团队建设的制度保障
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速,学科交叉融合加快。因此,科学技术问题很难再用单一学科的知识进行解决。任何一个核心技术都是门槛非常高的复杂综合问题,比如航空发动机,会涉及力学、材料、机械、控制等非常多学科。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组建跨学科的科研团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团队协同模式。但是,目前国内各级的人才计划、很多高校的管理理念和机制设计越来越倾向于鼓励“个人英雄主义”方向,对团队建设的导向和支持政策几乎空白,难以形成解决重大技术难题的攻关团队,不少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性、全局性思维,也很难真正落地解决实际问题。当前,省委省政府正在组织实施“头雁计划”行动,这些措施将会对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打通“科学—技术—工程”组织链条
由于我国科技经费投入对人员费用的比例偏低,导致当前高校人才队伍结构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比如专职科研人员、博士后、访问研究员等人员明显不足。因此,高校中的科学研究人员很难尝试向技术、工程方向延伸,科学和技术“脱节”的问题尤为突出,很难出现理论和应用融会贯通如钱学森这样的大科学家。因此,建议国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应该进一步统筹加大各类经费中人员费用的比例,鼓励建立由科学家领衔、博士后等专兼职人员协同攻关的科研团队,打通“科学—技术—工程”组织链条,将知识创造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机制
重大核心技术的突破是需要多学科、多类型人才共同合作完成的。当前社会人才评价机制对工程应用型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人才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高校对工程技术型人才评价还不够科学合理,使得高校师资队伍有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职业发展空间越来越窄,流失严重,这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只有合理评价各类人才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贡献,才能发挥不同类型人才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才能吸引各类人才形成合力,做更有社会价值的科学研究,为国家培养更加有竞争力的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黑龙江,鼓励科技工作人员勇于创新,强调创新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黑龙江经济积极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阐明了方式,为继续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践更加清晰地指明了道路,必将推动黑龙江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文章录入:B_xueying 责任编辑:赵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