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热线:010-62978088

客服在线:0736-7777901

深读 内容详情

多样人生的多样精彩

——访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姚智清

2021-09-14 16:50:14 洛阳师院报 作者:本报记者 席佳乐 牛菁菁 雷艳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人生很长, 每个人在其中都拥有着多重身份, 每一重身份都会带来不一样的体验。然而,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多样人生的快乐, 有人甚至会被这样的人生搞得狼狈不堪。在我们身边, 有这样一个人, 她同时拥有着老师、 编剧、 社会公益服务者等多重身份, 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古筝和书画,背起背包独自前往巴黎、 威尼斯和罗马旅游……成功将自己的多样人生过的十分精彩。她就是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姚智清。

姚智清, 女, 副教授, 1986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主讲 《现代汉语》《修辞学》 《演讲与口才》 等课程。在 《红楼梦学刊》 等刊物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 出版有《趣说洛阳话》 等专著, 曾获洛阳市优秀教师、 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大赛一等奖、 洛阳师范学院班主任杰出贡献奖、 洛阳师范学院最受大学生喜爱的十佳教师等荣誉。曾任洛阳电视台第一届河洛诗词大会、 青少年才艺大赛、 中老年才艺大赛评委, 在 “河洛论坛” “兰台读书会” 等栏目举办过多场文化讲座。在 《洛阳晚报》 开设有 《老洛阳话》 《关关雎鸠》 (解读诗经) 等专栏。她创作的 《可爱的中国》 (又名 《我和我的祖国》 ) 朗诵稿在第21届齐越节上获唯一一个最佳作品选材奖, 又在2021年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上获朗诵类一等奖。疫情期间她创作的文章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发表在 “学习强国” 河南学习平台。

扎根讲台 · 做学生们的向阳花

1993年姚智清从信阳师范学院调到我校任教。年轻的她连续两次担任我校五年制学生的班主任, 一干就是十年。谈起这段经历姚智清感慨颇多。在担任班主任时期,她不仅经常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担当。当时班里的男生因为年纪小经常受到欺负, 为此, 她专门给全体男生开了一次班会, 她说: “作为一个男生你要学会说 ‘不’ ,懂得拒绝, 要做一个有立场的人, 我们既不可以惹事也不可以怕事。但是当你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时, 你也要做好接受惩罚的准备。 ” 后来在毕业时, 一位男同学专门找到姚智清, 激动地对她说: “谢谢您, 老师, 是您让我懂得了拒绝, 也是您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 ”

在多年的从教过程中, 姚智清的教学经验不断丰富, 教学方式也发生着变化。从讲课到讲好每一堂课, 姚智清曾花了多年的时间去探寻摸索最正确的方法。一次, 在讲田汉的话剧 《关汉卿》 时, 她说: 这部话剧是田汉应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评为“世界文化名人” 而作的。她发现在她将这句话重复三遍之后, 学生们仍然无法记下来。她当即意识到上课的语言应该和平时写文章的语言不一样, 不能用修饰性很多的长句, 而应该多用口语化的短句。于是, 她把这句话变成: “1958年, 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为此, 田汉创作了话剧 《关汉卿》 。 ” 在她看来, 只有用通俗易懂的形式, 才能让学生们得到更好的接受、理解和记忆。

在同学们眼里, 在姚智清的课堂上永远不会感到枯燥和乏味。比起一般意义上的传授, 她更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上, 她会经常针对某个问题去询问学生的个人看法, 通过诱导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在她看来, 老师和学生是一种相互配合的关系, 老师对学生应该具备两种品质: 爱和尊重。老师要像太阳一样让学生感到温暖, 尊重学生的人格; 同时学生要积极配合老师, 这样才可以实现共赢。

钟情话剧 · 做生活中的苏铁花

在姚智清老师的生活中, 话剧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姚智清除了是专业课教师, 还是我校多部话剧的指导教师。由姚智清原创和导演的话剧 《李翔梧 · 英名永存》 即将上演, 然而这部话剧创作完全出于一次偶然。2016年恰逢我校百年校庆, 姚智清接到学校任务: 创作一部关于李翔梧的短剧。 “在接到任务前我也不是很了解李翔梧的事迹, 只能上网去查找关于他的资料,但是八分钟的短剧并不能完全反映李翔梧的事迹, 我总觉得有些 ‘不够味儿’ , 那时我就想着写一部完整的话剧, 后来就开始更加详细地搜集他的资料。 ” 为了能够更好地向大众呈现李翔梧的故事, 姚智清几乎翻遍了所有她能找到的资料, 为此她还特意去了李翔梧的老家洛宁实地探访。她还认真请教过李翔梧的孙子李智民先生,就剧本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从2016年开始到现在, 这部话剧的创作历时五年, 现在终于将登上舞台。

在排练话剧 《李翔梧 · 英名永存》时, 姚智清患上了急性阑尾炎。为了能够尽快回到排练现场, 姚智清不顾医生的劝阻坚持选择保守治疗, 但在得知保守治疗比手术治疗还要多耗费一周时间时, 已经接受保守治疗一天的她毅然选择了做手术来缩短治疗时间。尽管人在医院心早已飞向话剧排练现场。身为指导老师, 她无法弃学生们于不顾, 在住院的第六天, 她带着还没有拆线的伤口来到学校指导学生排练。之后每次排练, 姚智清都会到场, 倾尽全力指导排练。在确保话剧顺利录制完毕以后, 她才去医院拆线。

在第二次集中大彩排的过程中, 姚智清老师的孩子又突发意外, 右臂骨折, 面对受伤的孩子和还没有结束排练的话剧, 她只能两边跑, 上午和晚上在医院照顾孩子, 下午回到学校指导话剧。即便来回奔波, 她也没有任何怨言, 反而担心话剧不能如期完成。在孩子动完手术, 生活可以自理后, 她再次投入到紧张的排练中。对于这些困难, 姚智清表现得很开朗, 她戏说道: “排个红戏就得流点血。 ” 尽管排练过程很艰难, 但结果令人欣慰, 在预演中, 话剧反响热烈, 赢得观众的一致好评。

在我校 “红动中原 跨越时空的思政课”活动中, 姚智清还担任了红色经典 《大会师》的指导老师, 在她的指导下, 《大会师》 圆满成功, 其展播视频先后被学习强国、 河南卫视、 豫教思语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报道。

奉献自我 · 做社会中的二月兰

姚智清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 而她也深知在社会中奉献自我可以使社会增添更多的正能量, 让更多人受益。因此, 在空余时间姚智清参加了很多社会公益活动, 她认为社会服务是自己应尽的一份义务, 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来奉献社会, “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 , 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感受到爱的力量。

姚智清曾任洛阳电视台第一届河洛诗词大会、 青少年才艺大赛、 中老年才艺大赛评委, 在“河洛论坛” 等栏目开设多场文化讲座。同时, 她还在 《洛阳晚报》 开设有 《老洛阳话》 《关关雎鸠》 (解读诗经) 等专栏。其中 《关关雎鸠》 这一专栏是姚智清从2016年7月一直坚持写到现在的关于 《诗经》 解读的栏目。在她看来, 在报纸上写文章是对自己的一个督促, 督促自己不要偷懒, 多去写一些好文章。她说, 过去她觉得自己过得很随性, 但后来才知道这其实是把懒惰美化成了随性。

在采访最后, 姚智清分享了她的座右铭: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这是 《国际歌》 里的一句歌词。姚智清希望洛师学子不要等、 不要过分依靠别人, 更不要去埋怨, 在人生路上与自己同行, 因为决定成功的不仅仅是智力, 还有我们的意志品质。对于这句话, 姚智清坚信着, 也践行着。


用户评论

共有0条评论

文明社会,从理性发贴开始。谢绝地域攻击。
热门文章